控制技术路线。如果在一个县或者一个市同时出现几种,甚至十几种技术,那么最后的整合运营就会非常困难。正在发力农村污水治理的文一波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另外,技术标准不接地气,农村和村镇污水排放标准不统一也是一大症节。文一波认为,关于标准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认真考虑,否则地方不好执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标准也就失去了意义。
中央财政引导不够
村镇污水处理不能仅仅依靠市场,归根结底应该是政府引导,很多业内人士发出这样的声音,真正盘活这个市场,中央的财政引导很关键。文一波就曾指出目前的几个不足:没有设立村镇污水专项资金,现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用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费用偏少;地方财政负担较重,建设费用动辄千万,运行费用每年数百万元,乡镇负担较大,即便经济条件好的乡镇也很吃力;补贴环节不合理,重建设轻管理。
不缺主体,缺模式
面对诱人的蛋糕,很多企业跃跃欲试,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一直以来对于农村污水处理不是企业不想做,是因为没有商业模式。
我国农村污染源分散且污染物种类多;没有合理的排水系统,导致污染物混杂在一起;各地居住习惯的不同导致区域差异大;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与管理体系相对完善的城镇相比,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单纯的设备出售和工程承包很难从根源上解决农村污水的问题。王凯军曾以北京为例对比分析了一组数据,发现无论是使用高新技术还是简单技术的农村污水处理厂都有很多失败的案例;相反,很多企业用简单的技术,创新性地找到了好的模式,反而非常成功。
缺少专业化人才
人是供给和需求的主体,农村污水处理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支撑。目前我国人才大部分向城镇集聚,高品质人才缺失是中国农村普遍面临的问题,文一波指出,当前平均每个乡镇从事村镇建设管理的人员不足3人,60%的乡镇仅1名村镇建设管理员。
未来中国污水处理的主战场一定是在农村,这是王凯军的话,也是行业看好的方向,这是一场硬仗,政府如何做好总指挥?企业如何成功进入?有哪些企业已经悄悄布局?什么样的技术和模式才是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