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经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3次会议通过,将于12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在对原《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基础上的修改与完善,更具可操作性。
旧条例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修改
据安徽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处处长沈世伟介绍,新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许多环境保护的新理念、新制度、新举措和新规定,相比之下,原有的《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适用范围仅限于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已经无法解决全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面临的诸多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提出了实现城乡水环境保护一体化的要求。为实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保障政令畅通,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本着精准、管用的原则,决定启动旧条例的修改工作。” 沈世伟说。
新条例适用范围扩大到城乡,并做出多项规定
和旧条例相比,《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将适用范围扩大到了城乡,包括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
《条例》对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提出明确要求,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督促和指导分散式饮用水水源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制定水源保护公约,明确保护范围,落实保护措施。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不得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在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内,不得清洗盛农药容器、有农药残留的容器以及衣物;不得堆积肥料;不得从事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为。
《条例》对水源地达标标准进行了规定。规定地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一级保护区满足Ⅱ类水质要求,二级保护区满足Ⅲ类水质要求。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评价按《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进行。
《条例》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和信息发布做出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各级环保部门要定期对市县两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开展监测。省级环境监测部门每月负责收集各地上报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编写水质月报,并在安徽省环保厅网站及省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发布。
《条例》加大了对饮用水水源环境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修改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内生产生活的禁止行为,增加了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经营性取土和采石(砂)、规模化畜禽养殖、船舶停靠等对饮用水水源可能造成污染的禁止行为。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共有15种行为被禁止,违者不仅会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还将面临少则2000元以上、多则50万元的罚款。
《条例》细化了部门职责。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为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条例》明确了水行政、林业、卫生计生、农业、渔业、国土资源、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公安机关等在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监管方面承担的主体责任,目的是明晰部门职责,杜绝推诿扯皮,形成保护好饮用水水源的合力。
打开任何一张全球宜居城市榜单,哥本哈根都赫然在列。丹麦首都今年又在纽约《大都会杂志》2016世界宜居城市评选中拔得头筹。
越来越多的城市正以哥本哈根为榜样,重新进行规划与治理。有意思的是,哥本哈根涅盘之路的起点恰恰来自一场暴雨。2011年7月2日的哥本哈根几乎瘫痪:公交中断、通讯中断、下水道都是死老鼠、空中泛着霉气、垃圾无法处理、救护车难以抵达。
尽管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一个过程,但在此之前,城市需要更新治理理念。哥本哈根的暴雨管理计划横跨20年到30年,事实只花了5年就初见成效。对于一座城市的光辉历程而言,5年的华丽转身堪称捷径。
当前我们城市治水投入巨大,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症结在于传统城建快速排除、末端集中的控制理念。未来,即使内涝无法及时排出,海绵城市的“海绵体”也能化整为零,避免大面积渍水。“海绵体”包括河、湖等水系,绿地、可渗透路面等配套设施。
痛定思痛的哥本哈根并未盲目扩张城市现有的排水系统,而是将雨水分散在绿地等滞留区域中。通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模式处理城市的边角地带,譬如干道附属绿地、广场、公园、体育场馆、住宅绿地。以水资源利用为核心进行重塑,在低洼区域开挖更多雨水贮存空间,非汛期可以供市民休闲,汛期则作为雨水滞留池。
海绵城市规划对接现有项目方案,统筹协调城市综合治理,哥本哈根无疑提供了借鉴。比如将街边绿化作为暴雨时的蓄水缓冲,尽管这是妙招,但不是每条街道都存在现成的绿化带,也不是每条街道都有足够的空间布置绿化带。那么如何解决暴雨时地面径流过大的问题?
丹麦人想出了一个新办法,将非机动车道建设和海绵城市暴雨管理相结合。通过最常见的明挖法,在现有自行车道下挖一条沟渠,以预制混凝土做出一长条储水空间,最后盖上预制混凝土板。作为一个高效、大容量的系统工程,这样的设施可以加快街道排水,减小暴雨对低洼敏感区域的影响。
哥本哈根经验表明:城市空间正被新的气候问题深刻地影响着,为了解决气候问题,城市空间反过来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目标,而是作为城市治理理念和发展方向,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始终。
海绵城市并不遥远,我们应该将城市看作与自然同样的有机体,让城市雨水尽可能地接近于自然生态环境中水循环的方式。海绵城市的建设任务不只是城市规划者的责任和城市建设者的义务,更是需全体市民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事业。这需要我们建立行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统一管理城市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使城市始终处于良性发展态势中,从而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响应国家全民健身运动的口号,丰富员工文化体育生活,增强个人身体素质,倡导科学、健康、有效的运动方式,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2016年11月19日,我科宇长跑队参加了金岭回族镇党政办组织的第二届全民健走比赛活动。
毛毛细雨恰临赛事,依然挡不住大家享受运动的热情。早上八点钟,所有选手在金岭中心小学集合,准备活动完毕后,八点四十分裁判长下令出发,所有选手齐嗖嗖的出发了。四名选手代表科宇冒雨完成七公里的赛程,并且全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团队总成绩第一名。
在此,科宇水处理呼吁大家,放下手机,戒掉烟酒,跟着我们运动起来!跑出健康,跑出快乐!
为切实把关注职工身体健康的工作落实到实处,2016年11月18日科宇组织全员到专业体检中心进行了一年一度的健康查体。
为组织好这次健康查体工作,公司领导对前期工作进行了积极的筹备,对职工的意见进行了搜集和整理。通过与院方积极协调,对体检环境、体检设备、体检价格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最终确定了体检时间和项目,切实做到了从关心员工的健康出发,为员工着想。
近年来,公司始终把关爱员工的健康作为建设和谐企业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每年都会组织员工进行健康体检。通过全面细致的检查,达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的目的。以实际行动关心员工,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对公司的长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使得污水处理和再生行业受到空前的关注,近两年各地区毛利率都保持在70%左右,甚至有的地区超过了100%,行业发展潜力非常大。
根据前瞻网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污水处理及其再生行业企业个数达到了213个,资产总计844.13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11.43%,销售收入为236.64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16.16%,扩张速度较快。
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25日至26日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15年工作,研究部署2016年任务。市委书记郭金龙作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并就做好明年工作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作关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市政协主席吉林出席。
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关於递补候补委员何丽娟、马兰霞、赵长山、汪明浩为委员的决定》。
郭金龙报告市委常委会工作时说,一年来,我们坚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努力开创新时期首都科学发展新局面,重点抓了五件大事:一是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了区域协同发展良好开局。二是全面做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服务保障工作,展示了北京服务保障重大活动的综合能力。三是全力申办2022年冬奥会,举办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四是研究制定北京市“十三五”规划,高度重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五是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切实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王安顺向全会报告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他说,一年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了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有序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狠抓“大城市病”攻坚治理,城市服务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和谐稳定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王安顺部署了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一是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把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头等大事。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新动能。着力提升科技文化创新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发展模式。三是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从供需两侧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加快建设和谐宜居的美好家园。五是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格局。认真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优化调整区域功能定位,构建平衡协调发展新格局。六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按照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的要求,完善制度安排,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七是坚持改革开放,让市场和社会活力竞相迸发。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加快推出一些硬招实招,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放发展取得新成效。
会议分组审议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讨论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报告,审议了全会决议草案和递补市委委员的决定草案。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全会决议和递补市委委员的决定,郭金龙作总结讲话。
郭金龙强调,各级党委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增强党的意识和观念,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严明党的纪律。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治理,紧盯“四风”新动向,坚决防止反弹回潮。要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加大纪律审查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各项要求刻印在心上,自觉践行廉洁自律规范,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守住纪律底线,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郭金龙强调,再过几天就是元旦了,要统筹安排、抓紧做好一季度工作,确保实现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牢基础。要关心群众生活工作,搞好走访慰问﹔加强市场监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中国特色节日氛围﹔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节俭文明过节。
市委常委叶青纯、李士祥、陈刚、李伟、姜志刚、苟仲文、潘良时、张工、戴均良、张延昆以及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出席会议。
市委常委会今年主要做了九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於法有据,坚持督察问效,坚持以扩大开放促改革、以深化改革促开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是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中关村的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努力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三是着力强化“大城市病”治理。坚持抓生态环境建设不放松,下大力气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加大治理交通拥堵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是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以城乡接合部为突破口,破解城市可持续发展难题。深入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加快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
六是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注重加强理想信念宣传教育,重视加强理论武装,选树宣传“北京榜样”。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深度融合,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
七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着力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八是切实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全力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统筹推进安保维稳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北京建设。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九是认真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从严从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常委会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了新常态下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郭金龙强调,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郭金龙指出,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从明年开始抓好落实,奋力开拓发展新境界。二要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对创新的激励和创新成果应用,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发挥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让文化创新也成为创新战略的强大引擎。四要着力提高城市工作水平。进一步端正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更加重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把做好城市工作与做好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城市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明年工作的六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着力扩大有效供给。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供给带动消费升级,切实提高投资的有效性,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投资与消费更好结合,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二是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坚决破除思想上、观念上的障碍和藩篱,自觉把疏功能、控人口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作为推动发展的硬任务来对待,善於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疏解,善於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实现疏解。在通州建设行政副中心,是优化调整城市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程,必须摆到明年全市工作的大局中来推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有时代特色的副中心建设路子,为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积累经验。
三是集中力量解决难点问题。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水污染是制约北京城市发展的三个突出问题。要坚决打好治理交通拥堵攻坚战,在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上做足文章,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要尽快拿出可行方案。治理空气污染一刻也不能放松,重点在控制污染源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作用,最大可能减少重污染天气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治理水污染要持续加大力度,特别是要着力在解决水污染治理的体制机制问题上下功夫。
四是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进一步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在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同时,不断创新供给方式,凡是通过购买服务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要确保兜底政策得到落实,织牢织密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更加注重对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和城市低保家庭的精准帮扶,同时努力做好来京务工人员中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
五是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中央改革部署,全面对接北京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精确发力精准落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有利於“瘦身健体”、提升功能、造福群众的改革举措往前排,特别是要抓住京津冀作为跨省级行政区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契机,推出一批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的硬招实招。同时还要着力提升开放水平。
六是坚决维护安全稳定。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切实肩负起维护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深入推进“平安北京”建设,着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加强网络社会管理,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来源:京华时报
江苏省苏州市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了《苏州市城镇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从2016年起,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消除苏州市城镇建成区(含开发区、新城和新拓展城市住宅区)黑臭水体。到2018年,苏州各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苏州各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实现苏州市城镇建成区水体无异味、水质有效提升、城镇滨水空间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众满意度显着提高。
根据各阶段整治计划,苏州各地将抓住重点环节,综合、协调推进整治任务。
严控污水入河(湖)。全面开展沿河(湖)排水户普查,建立入水排口基础信息台账,严格实施排污许可和排水许可制度,整治、查处非法排污行为。推进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加大沿河(湖)地区污水收集管网和雨水管网建设力度,提升截污治污能力。
强化内源治理。在前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疏浚范围及深度,合理确定疏浚时间节点,兼顾水生生物生长需求,利用生态清淤方式有效清除污染底泥,并安全处理处置,避免二次污染。
提升水体活力。加强城镇“蓝线”规划管控,严查侵占水面行为,清理违建设施,恢复填埋水体,尤其是重点监管新建城区、临河(湖)商业区、临河(湖)休闲区,确保水域面积不减少。制定水系沟通、活水方案,有效促进水体流动。加大原水净化和补水力度,有条件的要合理利用深度净化后的再生水作为补充水源,构建健康水循环体系。
加强生态修复。通过岸带修复,对原有硬化河岸(湖岸)进行改造,恢复水体岸线自然状态,提升河道的生态功能。通过植被恢复,合理种植岸边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有效去除水体有机物和氮、磷污染物,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生态净化能力。
加强长效管护。充分利用“河长制”等水体管护制度,全面落实水体长效管护责任;加大水体保护监管和处罚力度,重点加强临河(湖)餐饮、洗浴等行业的排水监管,减少偷排、乱排等行为;强化水质监测,接受社会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水体水质情况;创新水体养护机制,积极推进水体养护市朝改革。
1、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的原则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一般应遵循四条原则:
1)技术合理。
应正确处理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的辨证关系。一方面,应当重视工艺所具备的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同时必须充分考虑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工程的性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不同于一般点源治理项目,它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具有规模大、投资高的特点,且是百年大计,必须确保百分之百的成功。工艺的选择更注重成熟性和可靠性,因此,我们强调技术的合理,而不简单提倡技术先进。必须把技术的风险降到最小程度。
2)经济节能
节省工程投资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重要前提。合理确定处理标准,选择简捷紧凑的处理工艺,尽可能地减少占地,力求降低地基处理和土建造价。同时,必须充分考虑节省电耗和药耗,把运行费用减至最低。对于我国现有的经济承受能力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3)易于管理
城市污水处理是我国的新兴行业,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在工艺选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国现有的运行管理水平,尽可能做到设备简单,维护方便,适当采用可靠实用的自动化技术。应特别注重工艺本身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及处理出水的稳定性。
事实上,任何一种工艺总有是有利有敝,关键在于适用性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综合比较,取长补短,作出较为优化的选择。
2、城市污水处理厂主导工艺述评
1)AB法工艺
AB法工艺由德国BOHUKE教授首先开发。该工艺将曝气池分为高低负荷两段,各有独立的沉淀和污泥回流系统。高负荷段(A段)停留时间约20--40分钟,以生物絮凝吸附作用为主,同时发生不完全氧化反应,生物主要为短世代的细菌群落,去除BOD达50%以上。B段与常规活性污泥法相似,负荷较低,泥龄较长。
AB法A段效率很高,并有较强的缓冲能力。B段起到出水把关作用,处理稳定性较好。对于高浓度的污水处理,AB法具有很好适用性的,并有较高的节能效益。尤其在采用污泥消化和沼气利用工艺时,优势最为明显。
但是,AB法污泥产量较达,A段污泥有机物含量极高,污泥后续稳定化处理是必须的,将增加一定的投资和费用。另外,由于A段去除了较多的BOD,可能造成炭源不足,难以实现脱氮工艺。对于污水浓度较低的场合,B段运行较为困难,也难以发挥优势。
目前有仅采用A段的做法,效果要好于一级处理,作为一种过渡型工艺,在性能价格比上有较好的优势。一般适用于排江、排海场合。
2)SBR工艺
SBR工艺早在20世纪初已有应用,由于人工管理的困难和烦琐未于推广应用。此法集进水、曝气、沉淀在一个池子中完成。一般由多个池子构成一组,各池工作状态轮流变换运行,单池由撇水器间歇出水,故又称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该工艺将传统的曝气池、沉淀池由空间上的分布改为时间上的分布,形成一体化的集约构筑物,并利于实现紧凑的模块布置,最大的优点是节省占地。另外,可以减少污泥回流量,有节能效果。典型的SBR工艺沉淀时停止进水,静止沉淀可以获得较高的沉淀效率和较好的水质。
由SBR发展演变的又有CASS和CAST等工艺,在除磷脱氮及自动控制等方面有新的特点。
但是,SBR工艺对自动化控制要求很高,并需要大量的电控阀门和机械撇水器,稍有故障将不能运行,一般必须引进全套进口设备。由于一池有多种功能,相关设备不得已而闲置,曝气头的数量和鼓风机的能力必须稍大。池子总体容积也不减小。另外,由于撇水深度通常有1.2—2米,出水的水位必须按最低撇水水位设计,故总的水力高程较一般工艺要高1米左右,能耗将有所提高。
SBR工艺一般适用于中小规模、土地紧张、具有引进设备条件的场合。
来源:中国环保网
从江苏南京市政府获悉,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的通知。内容如下: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宁政办发〔2016〕137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京市“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此件公开发布)
南京市“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水系特点,决定了南京市既是典型的洪水走廊,又常受干旱困扰,加之区域人口集中、产业密集,全市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也面临巨大挑战。“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京”取得重大新进展的关键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水务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和水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为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工作思路、总体布局及目标任务,全面提高全市水务综合保障能力,根据《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特制定《南京市“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水利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利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治水方针的有关论述,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意见的有关要求,以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为目标,以《南京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南京市水利现代化规划》为指导,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水利管理能力、完善水利法治体系、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水利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利现代化综合得分从2010年的78.9分提高至2015年的87.9分,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22项指标中除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水平外,其余19项已达到基本现代化水平(南京市“十二五”水利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见附表)
(一)防洪抗旱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
1.流域治理成效显着,长江、滁河、水阳江、秦淮河等干流防洪能力总体达流域防洪规划标准。实施了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了105公里郊区公共段和48公里城区及企业段江堤加固工程;基本完成了长江新济洲河段20.24公里河道整治工程;实施了长江大胜关、94679部队等重点岸段应急加固工程。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全面完成,加固滁河干流堤防126公里、蓄滞洪区堤防5.5公里,整治马汊河、岳子河、划子口河等分洪道19.2公里,拆建三汊湾枢纽。水阳江防洪治理近期工程基本完成,实施了水碧桥至甘家拐段10.44公里堤防退建、加固,新建水碧桥闸。开工建设石臼湖固城湖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秦淮东河先导段九乡河应急整治工程。长江八卦洲汊道整治、秦淮东河一期、滁河及水阳江近期防洪治理完善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2.区域治理加快实施,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治理全面展开。完成了胥河、溧水河、皂河等17条中小河流(河段)治理,实施了朱家山河沿滁圩区段治
作为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上海已启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记者从9月28日在沪举行的2016 年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之一——中荷海绵城市发展研讨会上获悉,试点区域浦东新区临港地区在未来的三年里,将力争实现“5年一遇降雨不积水、100年一遇降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体目标。
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上海具有地下水位高、土地利用率高、不透水面积比例高和土壤入渗率低的“三高一低”特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建设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已明确: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今年4月,经市政府积极争取,上海市列入了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区域是浦东新区临港地区。
临港已建成海绵区域1.1平方公里
临港地区试点区域面积79平方公里,分为七个不同示范类型的片区,经打包后形成15个项目包,海绵投资为80.06亿元。项目包内包括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排水系统、水系整治和能力建设项目等,利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可解决区域河湖水环境提升、滴水湖水质保障、区域防汛安全提升、积水易涝区清除、土壤盐碱化限制等现实问题。
目前,临港地区已建成海绵区域1.1平方公里,包括海洋大学和环湖80米景观带E1区。在建项目3个,面积0.35平方公里,已完成海绵投资1.6亿元,占海绵总投资比例1.96 %。
制定三年实施计划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要求,今年10月底前,要编制完成上海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上海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构建上海海绵城市建设专家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专家库;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认定、绩效评价和评估考核体系。同时在实践中探索成熟的指标,将逐步纳入强制性标准体系。还将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区域,梳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立信息系统,制定三年实施计划,有序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
目前,上海已有浦东新区临港地区、川沙六灶和张家浜楔形绿地、普陀桃浦科技智慧城、松江南部新城、杨浦南段滨江和新江湾城、徐汇滨江、世博片区、嘉定新城区、闵行浦江郊野公园、金山新城等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
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既要加大投入、完成建设目标,又要注重技术创新,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生产端的竞争力,以技术引领的方式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水平。
日前,在刚刚结束的投洽会上,一款号称“微米级孔隙”的高性能透水材料——砂基透水砖引起了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这个由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厦门美益绿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材料,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优点,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核心研发内容已申请国家专利
透水砖,虽然外表看起来和普通砖头无异,但在运用中却能像海绵一样,能渗水、会“呼吸”,是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最基础的建筑材料。透水砖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尤其是渗水效率和使用时限。遗憾的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具有“微米级孔隙”砂基透水砖研发、生产能力的厂家很少,而我市企业之前针对这类新型材料的技术研究更是近乎空白。
美益绿建负责人刘文龙说,正是因为看到我市海绵城市建材供给上的缺憾,才萌生了研发砂基透水砖的想法。美益绿建是厦门美益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凭借集团公司的雄厚实力和战略眼光,一年多前,作为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产学研基地,美益绿建迅速组建起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的专业研发团队。经过测试,其新研制的透水砖各项性能优良。
记者在投洽会美益绿建展柜“海绵城市”水收集系统演示中看到,浑浊的雨水、污水落到砖面上时,透水砖微小的透水孔会“聪明”地将灰尘拦截在外,而水则快速渗过砖面。如果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透水砖收集的雨水进入建好的地下蓄水池,可以更好地实现循环利用。
“采用浸润型毛细孔隙设计技术,通过‘透水-滤水’协同设计的方案,让产品具备了高透水性、高滤水性、高保水性和高力学性能的特点。”美益绿建技术负责人赵明博士说,砂基透水砖超强的透水时效性能够有效解决传统透水材料衰减过快的问题,让透水砖使用寿命更长。
产品具有优质低价特点
“水质不超标、城镇不受淹、河道不断流,绿色自然有弹性、生态和谐有特色、适游宜居有文化、管理有序有章法。”按照《厦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到2020年,我市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海绵城市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海绵城市要求。
可以预见,随着“海绵体”项目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对海绵城市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将日益增加。据悉,透水砖使用成本主要由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两部分组成。美益绿建除了产品性能优越,减少了后期翻修、维护费用外,自主技术创新的研发过程也让制造成本大大压缩。作为本土企业,美益绿建还拥有生产周期短、供货半径小的优势,实现了优质低价的目标,亲民的价格降低了海绵城市建设成本,让高科技产品造福百姓生活成为可能。
“相信我们的生态砂基透水砖等系列产品,一定能在海绵城市建设、美丽宜居厦门打造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刘文龙透露,目前产品已经确定将运用在我市多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当中。
近日,水利部印发了《2016-2017年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7年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完成总投资4158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中央投资1539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投入2111 亿元,群众和社会资本投入508亿元。具体内容如下:
《2016-2017年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抓住冬春有利时节,组织和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持之以恒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兴水惠民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增加资金投入,强化规划统筹,整合各方资源,规范建设管理,重视运行管护,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构建大中小微协调配套、蓄引提灌排功能完备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及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二、主要指标
2016-2017年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争总投资较上年增长2%左右,投放机械台班(套)、完成工程量和农民投工投劳基本稳定,主要效益指标好于上年。
(一)资金投入。计划完成总投资4158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中央投资1539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投入2111 亿元,群众和社会资本投入508亿元。
(二)投工投劳。计划农民投工投劳36.97亿个。
(三)投放机械。计划投放机械3.25亿台(套)。
(四)完成工程量。计划完成土石方量110.34亿立方米;修复水毁灾毁工程26.8万处,疏浚河道4.7万公里,清淤沟渠36.8万公里,新建、改造泵站337座,水库除险加固4811座,堰塘整治25.8万处,建设村镇供水工程2.6万处。
(五)综合效益。新增旱涝保收农田面积1983万亩,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928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389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90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02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7万平方公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任务指标见附表。
三、实施重点
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及水利部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重点,确保各项既定水利建设任务如期完成,特别是要突出解决好今年水旱灾害中暴露的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具体如下:
(一)抓紧修复水毁灾损水利工程。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节点控制,以水库、水闸、堤防、中小河流、水电站、居民生活供水工程、农田灌排设施和水源工程等为重点,限期修复各类水毁灾损水利设施,确保春播春种和安全度汛,确保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
(二)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确保2016年新开工20项。大力推进西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陕西引汉济渭等在建工程建设,确保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年度中央投资计划年底前完成90%以上。继续抓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推进重要蓄滞洪区、重要海堤建设,加快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步伐,加强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中型水库建设,提高重点领域和区域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三)着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行政首长负责制及相关部门工作责任,细化目标,加大投入,落实措施,加快实施经批准的省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着力解决好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完成2016年度项目建设任务,着力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健全工程良性运行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
(四)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农田灌排骨干工程配套改造投入与建设力度,开展灌区现代化改造试点,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统筹推进灌区渠系配套,有效提高农田灌排工程配套率、完好率及农田灌溉排水保证率,适当增加灌溉面积。依托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统一建设标准和竣工验收、运行管护要求,以田间渠系配套、“五小水利”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为重点,协调配套、集中连片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建设和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改造中低产田,加快解决好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问题。
(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依据《国家农业节水纲要》和相关规划及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普及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面完成东北节水增粮行动总体目标任务,加快推进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加强草原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继续开展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创建工作,确保国务院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再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的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六)加强防洪抗旱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加强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重点涝区排涝设施建设、基层防洪预报预警体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着力提高流域和区域防洪减灾能力。如期完成《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建设任务。认真分析近年来干旱规律和特点,总结抗旱经验教训,完善抗旱方案预案,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强化用水管理和水量调度,科学应对干旱灾害。
(七)着力打好打赢水利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差别化支持要求,围绕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健全水利扶贫工作机制,从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精准发力,全方位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保障、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农村水电开发的倾斜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实施贫困地区急需的水利项目,夯实贫困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水利基础。
(八)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考核与监督。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抓紧实施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和合同节水管理制度建设。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加强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东北黑土区、京津风沙源区、西南岩溶区等重点地区和革命老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抓好坡耕地及侵蚀沟专项治理、黄土高原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4万平方公里。继续实施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等,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加快重大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及生态脆弱流域和区域治理步伐,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水电。加大农村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河道沟渠堰塘清淤整治、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力度。
四、保障措施
各地要牢牢把握“四化同步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保障体系,推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顺利开展和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山水林田湖村路统筹规划、系统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建管并重、协调推进,依托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年度各类支农涉水项目资金计划,制定完善本地区省、市、县三级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又要考虑现实与可能,区分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实施重点和保障措施,并及时把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指标、任务和建设内容,分解落实到县乡、村组和具体项目。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农田水利条例》,进一步落实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其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牵头负责、部门分工协作联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问责问效以及把工作优劣与项目和资金安排挂钩奖惩等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岗位、环节和步骤,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层层传导压力。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检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作为加快解决靠天吃饭问题和补齐补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根本举措,主动作为,当好参谋,抓好行业监管和技术指导。
(三)创新组织发动机制。各地要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项目引导、开展水利“杯赛”活动、强化绩效考核与奖优罚劣等机制,激发和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通过推行项目自主申报、农民全过程参与,以及加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项目扶持、信贷支持等力度和提供技术服务,鼓励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承担农田水利项目的申报、建设和管护。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各地要在稳定和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强化水利相关规划对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统筹整合的同时,通过用好用足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等扶持政策,总结推广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财政投资转变为股金的做法,放宽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五)创新建设管理模式。适应简政放权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调整,完善政策引导、规划统筹、资金保障、制度约束、监督管控和考核评估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大中型项目严格执行“四制”,强化对项目法人的规范组建和监督管理。因地制宜推行水利工程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专业化、社会化建设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在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强化行业指导和监管,确保资金、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允许由具备条件的受益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组织实施。
(六)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在巩固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足额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总结推广全国100个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以及各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营的经验,加快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通过探索建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交易转让及质押机制、制定工程运行维护定额标准、用好各级财政对农田水利设施维护费用的支出安排、水费计提、特许或委托经营以及工程所有者分摊等,足额落实灌排工程维护费用。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创新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多元化发展。积极培育防汛抗旱、灌溉排水、农村供水等专业化服务队伍,通过财政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引导社会力量管护工程。
(七)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快明确农业水权,稳步开展农业水权确权登记,积极探索和规范农业节余水量交易转让和回购。合理制定农业水价并适时调整,探索实行农业用水分类定价,逐步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加强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套建设,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减排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八)强化督导检查考核。各地要狠抓《农田水利条例》的宣贯落实,加快健全涉水法规、技术标准、规划、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强化依法督导检查与考核。要加大专项检查、重点督查、审计、稽查、动态信息公开通报、总结评估和绩效考核等力度,督促有关问题的整改,有效防控基层水利廉政风险,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确保实现“四个安全”。要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做到工程上图、数据入库。要利用多种方式和新老媒体,全方位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政务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各部门支持和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良好氛围。
中国的水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十二五”的前三年,2011年到2013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量累计下降7%,2012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减少3.05%,氨氮排放量减少2.62%。
但是另一个方面,中国水环境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另外突发性的水污染事件高发,我们未来水污染的压力在加大。
在国家监测的点位来看,55%监测点处于水质较差和极差的水平,海洋环境质量也令人堪忧。像4类和劣5类水体加在一块儿达到了25%,水污染的同时,我们国家还出现了资源性缺水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在加重。我们国家有70%的城市供水不足,20%的城市严重缺水,水资源分布也是严重不均,年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概是2千亿到3千亿元人民币。
水环境突发性事件也是高发,主要包括工业企业排污、交通事故的污染,另外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水污染事件。
我们现在说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样适用于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资源低价和环境廉价的问题,因为资源低价所以企业在使用资源的时候就出现了大量的浪费;由于环境廉价,所以一些企业非法排污,最后受到的处罚也不重,因此国家正在以下几个层面推动一些改革。
1.国家财政政策,这里面包括了国家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地方污水治理、空气治理、土壤治理等,特别对农村的环境保护要给予一些倾斜。
2.关于绿色税收体系。国家一个方面要出台环境保护税,全国人大正在牵头立法,在“十二五”期间出台。另外还有改革资源税、改革消费税,哪些产品消耗资源比较多、能耗比较大,就要征收消费税等。
3.改革收费和价格政策,这是现在正在改革的重点,水污染严重的前提是水价太低,各地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同时就是要实行水价改革。一个基本精神是实行阶梯价格,广大群众一般性的消费价格相对比较低廉一些。当你消费到一定水平了,就要提高。现在阶梯水价正在全国各地推进,同时还要实行阶梯电价。今后的污水处理费和环境方面的一些税收,也都要提高标准。
4.要深化有关金融政策的改革,比如银行实行绿色信贷,对一些污染企业的污染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收紧贷款,同时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在贷款上要给予优惠。同时金融政策还包括环境责任保险,对于一些容易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环境风险比较大的企业,要求上环境责任险。其中有一些企业要逐步实行环境强制险。因为现在我们发现污染事故发生之后,环境污染受害人得不到赔偿这是大问题,所以要有一个资金机制,来保证受害人能够得到及时足额的补偿。
5.有关金融政策还包括企业上市进行环保核查,环保工作你做得不好,排放不达标,就不允许上市,今后金融政策是我们改革的一个重点。
6.完善国家有关贸易政策,现在商务部和环保部发布了一个文件,凡是属于在商务部领取出口配额这些企业,有关环保必须要达标排放,如果你不达标排放的,环保部门通报商务部,商务部取消或者限制出口配额。
7、建立环境补偿机制。当上游污染下游之后,上游对下游也要给予补偿,通过经济手段上下游联合起来,保护水环境。
另外还要加大污水资源化的力度,有研究结果表明,处理污水可以回收的资源包括水资源、有机肥、甲烷、氮和磷。这些在水中排掉就是污染物,但是回收起来都是资源,有重要的价值。
我们现在污水处理大思路是什么?出来问题了我就末端治理,末端治理不解决本质的问题,不解决源头的问题,而且成本非常高。当然末端治理也不可缺少,但前提是把这些污染物尽量作为资源回收,最后实在回收不起来的,或者经济上回收不合理的,你再去末端治理。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水乃生命之源,与空气、阳光一道演合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多水少,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水体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致使保护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然而水资源的破坏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堆积激化的结果,而且水资源的破坏从根本上影响了人的生存延续。生存还是毁灭?这个哈姆雷特式的困惑打破了生活的静谧和安逸,促使我们对如何保护水资源展开反思。
1 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然而在人与水长期相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棘手的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水体污染等水问题比较突出。
1.1水资源短缺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200m3,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我国用水总量将进一步增加,估计到2030年左右将出现用水高峰,到那时我们将进入严重缺水时代。
1.2水旱灾害问题
水在哺育生灵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灾害,水旱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的挑战。全国约有10%的土地受洪水威胁,特别是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及滨海地区,水灾害频繁发生。因为洪灾,全国年均经济损失1100多亿元,每年受灾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同时,我国旱灾也比较严重。据分析统计,现在全国每年缺水总量为300~400亿m3,许多地区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突出。每年造成成千上万人饮水困难,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
1.3水体污染问题
水资源的污染更是惊人。据了解,全国每年直接排入江河的废水达360亿t,50%的水源因污染不能饮用;全国2/3的河流污染,七大水系中黄河、松花江、辽河三大流域污染严重;四大海区中渤海、东海污染严重。去年全国七大江河水系及太湖、滇池和巢湖中,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河段只有36.9%;水质为四类、五类的河段达63.1%,其中劣五类水质达到37.7%;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75%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一些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
这些都提醒我们,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不仅仅在于缺水和污染的蔓延,而是整体水生态环境变得相当脆弱,足以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2 我国水资源恶化的原因分析目前,我国水环境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已不容置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对水资源认识不足
曾几何时,围湖造田被看作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壮举。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单纯强调蓄水功能,缺乏生态观念,有些工程违背了生态规律。修大西海子水库,切断塔里木河,使昔日一片绿洲的罗布泊干涸成了“死亡之海”;黑河截流使往日山清水秀的阿拉善地区变成了今天沙尘暴的源头。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人与自然的关系决不是谁主宰谁的主仆关系,人类虐待了自然得到的是加倍的惩罚。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频繁的自然灾害向人类敲响警钟。
2.2法制不健全、管理不完善
自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水法》颁布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水资源的法规和政策。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滥用职权、人治大于法制的现象仍严重存在。没有充分考虑对水体可能造成伤害就匆匆进行资源开发,结果是越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越严重。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不适应环保跨部门、跨行业管理的需要。责、权、利不明确造成资源大家争、问题互相推诿,对保护水资源工作的展开十分不利。
2.3粗放式开发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增长而忽视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粗放式开发利用是水问题产生并恶化的主要原因。曾经很少为盲目扩张的人类活动划出一个不可侵犯的“禁区”,有些地方急功近利、饥不择食,把“夕阳工程”引入我国,在求得经济暂时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按国际通行标准,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不应超过40%,但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并未达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本身虽没有不好,但这应当是建立在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之上的。
3 保护水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3.1加强环境责任意识以利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
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也就是说既要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又不危害环境;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福利,又保护子孙后代的利益。人不应该采取从同自然对立的立场上来理解自己文化活动的意义,不应该采取对自然消极顺从或肆意征服的态度,而应该把在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优化自己的生命存在看做自己文化活动的基本特征。
人与自然的和谐集中体现为环境公正。环境公正是指在环境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上所有主体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有同等的义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时,负有防止对环境的损害并尽力改善环境的责任;对任何主体违反环境义务的行为予以及时有效的纠正和处罚。为了人类的发展和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的目的,在人和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必须同时兼顾两个基本原则:“有利于人类生存”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作为主题和目标。
罗尔斯顿强调,人应以满意和感激的心情栖息于大自然中。作为“栖息者”的人应当超越自身的局限来评价事物,应当遵循自然。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如果不能超越他们自身的局限,如果不能时时遵循大自然,他们就将失去大自然的许多精美绝伦的价值,人的生命就远远没有到达他能够、也应该达到的境界。罗尔斯顿的话体现出了自然界的无生物和无机界也都有尊严性这一特征。如果人侵犯了它们的尊严性,就等于侵犯了我们本身的尊严性。此时我们就不能套用“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的公式于人与自然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只能认为,不存在什么自然的义务问题,权利和义务的相关性原理在这里确实难以适用。我们不仅要把尊重自然看作是一个具体的规则,更要把它看做是一种决定我们做人的态度。
中国似乎也应该像荷兰那样建立环境教育的季节学校,组织学生野营,举办多学科讲座,进行现场调查。学校还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表达对于环境的认识。学龄前儿童则可以通过开展科学幻想式教育透过游戏让儿童了解自然环境的优美。
3.2作为环境伦理意识之延伸的法令法规
秦代制定了我国最早的关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法律《田律》。西汉以后,不少生态道德准则变为帝王的具体诏令而强制臣民遵守。如汉宣帝刘询于元康三年夏六月,诏“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TI)巢探卵,弹射飞鸟,具为令。”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元年诏令禁献奇禽异兽。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二年诏令,禁春、夏捕鱼射鸟。
中国古代的环境伦理思想从一开始就不断地向政治理念和环境法制法规转化,使这些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社会要产生更为强大的约束力和强制性,使环境伦理思想真正融入民族文化,由单纯的精神文明转化为现实的物质文明。
3.3资源消耗由“借贷式”转为“预付式”
我国资源开发长期处于粗放式的开发状态,湖泊资源经历了从未充分开发到某些资源开发过度,从单一资源开发向综合开发过度的过程。随着湖泊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对湖泊“无度,无序,无偿”的长期利用,使得湖泊资源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湖泊生物资源随着开发利用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资源可分为可在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显出资源的宝贵。为了达到“一个旨在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生存而非支配自然的社会”我们不能想把时髦的提前借贷消费的方式用于环境,先破坏再“修复”,利息是还不完的。我们应该预见到竭泽而渔的后果,从而保护环境,只有对环境付出积极的预付,它将善待人类。
对未来的态度就是对现实的态度,一个共同体如何对待未来,它也会如何对待现在。对后代人利益的认可和保护,是人类理性力量的表现。历史证明,“一个社会如果不再认同后代人的利益,丧失了对未来社会的积极关注,那么它也就丧失了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很快就会走向崩溃。”从功利的角度看,即便是从当代人的自身利益出发,这种对未来的关注也是明智的
3.4做到消费无害化
马克思对人的消费问题的精辟分析对于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视野来提倡合理消费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认为生态伦理学的合理消费应该做到消费无害化。即要求对人的整个消费活动——从消费品的设计生产、包装处收到被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消费掉都要进行监控,不要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力求将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这里所说的监控既包括技术、工艺上的,也包括责任和良心上的。要根据“无毒”“再生”的原则,合理选择原料及进行产品设计,防止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例如选择不采用CFC的电冰箱,不含磷的洗涤剂,不采用汞作触媒等。这就要求在一特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构建生态化的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统一组织园区内的动能生产、供应和新型能源开发,优化供水排水及废水处理系统等等。
我们最终将认识到,自然环境是被剥削的无产阶级,是被每一个工业制度蹂躏的黑人的天赋权利——大自然也必须拥有其自身的天赋权利。在防治污染方面,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比如人们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以为和水污染没什么关系,事实上废旧电池形成的电解液是最难处理的,对地下水的污染也十分严重。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就是一种最大的节约。
来源:西藏水利网
选矿废水处理
一、选矿废水的特点 选矿废水具有水量大,悬浮物含量高,含有害物质种类较多的特点。其有害物质是重金属离子和选矿药剂。重金属离子有铜、锌、铅、镍、钡、镉以及砷和稀有元素等。
二、水处理方法 选矿废水主要通过尾矿坝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悬浮物,重金属和浮选药剂含量也可降低。如达不到排放要求时,应作进一步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 1、去除重金属可采用石灰中和法和焙烧白云石吸附法。 2、主除浮选药剂可采用矿石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 3、含氰废水可采用化学氧化法。
含油废水处理 含油废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污染水体,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机械加工等工业。油质物质在水中以浮上油、分散油、乳化油三种形态。其中浮上油容易从废水中分离,而乳化油相对就比较难分离。在对含油废水进行水处理时,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废水中含油浓度的差异很大,而下面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利用隔油池,回收浮油或重油,处理效率为60%一 80%,出水中含油量约为100一200mg/L;废水中的乳化油和分散油较难处理,应该防止或减轻乳化现象。
方法一、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减少废水中油的乳化比例。
方法二、在水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用泵提升废水的次数、以免增加乳化程度。处理方法通常采用气浮法和破乳法。 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乳化油和分散油难处理的问题。
化工废水处理 一、化工废水的来源 化学工业废水主要来自石油化学工业、煤炭化学工业、酸碱工业、化肥工业、塑料工业、制药工业、染料工业、橡胶工业等排出的生产废水。
二、水处理方法 1.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防止废水外排,进行综合利用和回收。 2.必须外排的废水,其处理程度应根据水质和要求选择。 一级水处理主要分离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胶体物、浮油或重油等。可采用水质水量调节、自然沉淀、上浮和隔油等方法。
二级水处理主要是去除可用生物降解的有机溶解物和部分胶体物,减少废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和部分化学需氧量,通常采用生物法处理。经生物处理后的废水中,还残存相当数量的COD,有时有较高的色、嗅、味,或因环境卫生标准要求高,则需采用三级水处理方法进一步净化。
三级水处理主要是去除废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溶解性无机污染物。常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和臭氧氧化法,也可采用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技术等。 各种化学工业废水可根据不同的水质、水量和处理后外排水质的要求,选用不同的水处理方法。 造纸工业废水处理
一、造纸工业废水的来源 造纸废水主要来自造纸的制浆和抄纸两个生产过程。制浆是把植物原料中的纤维分离出来,制成浆料,再经漂白;抄纸是把浆料稀释、成型、压榨、烘干,制成纸张。这两项工艺都排出大量废水。制浆产生的废水,污染最为严重。洗浆时排出废水呈黑褐色,称为黑水,黑水中污染物浓度很高,BOD高达5-40g/L,含有大量纤维、无机盐和色素。漂白工序排出的废水也含有大量的酸碱物质。抄纸机排出的废水,称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纤维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胶料。
二、水处理方法 造纸工业废水的处理应着重于提高循环用水率,减少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各种可靠、经济和能够充分利用废水中有用资源的处理方法。例如浮选法可回收白水中纤维性固体物质,回收率可达95%,澄清水可回用;燃烧法可回收黑水中氢氧化纳、硫化钠、硫酸钠以及同有机物结合的其他钠盐。中和法调节废水pH值;混凝沉淀或浮选法可去除废水中悬浮固体;化学沉淀法可脱色;生物处理法可去除BOD,对牛皮纸废水较有效;湿式氧化法处理亚硫酸纸浆废水较为成功。此外,国内外也有采用反渗透、超过滤、电渗析等处理方法。
食品工业废水处理 一、食品工业废水污染物的组成 食品工业废水的特点是有机物质和悬浮物含量高,易腐败,一般无大的毒性。其危害主要是使水体富营养化,以致引起水生动物和鱼类死亡,促使水底沉积的有机物产生臭味,恶化水质,污染环境。 二、水处理方法 食品工业废水处理除按水质特点进行适当预处理外,一般均宜采用生物处理。如对出水水质要求很高或因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很高,可采用两级曝气池或两级生物滤池,或多级生物转盘.或联合使用两种生物处理装置,也可采用厌氧—需氧串联的生物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