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招代理 13355238983
18953367509
联系我们
  • 电 话:0533-7962266
  • 13355238983(潘总)
  • 18953367509(戴总)
  • 传 真:0533-7962267
  • 邮 箱:keyu@keyuwater.com
  • 网 址:www.keyuwater.com
  • 地 址:山东淄博临淄齐鲁化学工业区纬六路6号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为切实改善公司的生产运营情况,提升公司经济效益,减少污染物排放,我公司自2020年6月开始全面启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委托山东华度检测有限公司对审核工作进行技术方法指导,并于2020年12月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的要求,现向公众公示我公司本轮清洁生产审核期间所进行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名称:山东科宇水处理有限公司
  2.法人代表:陈木玲
  3.企业地址:淄博市齐鲁化学工业区纬六路西段
  4.企业生产规模:年生产水处理剂5000吨
  5.主要污染物:VOCs
  二、本轮清洁生产工作汇总
  本次清洁生产审核共产生4项无/低费方案、1项中/高费方案。4项无/低费方案总计投资0.49万元,产生经济效益0.2万元,方案实施后节约用电0.3万度/年;1项中/高费方案总计投资4.8万元,年可节约羟基亚乙基二磷酸1t/a,节约液碱1t/a,节约水解聚马来酸酐0.5t/a,节约异噻唑啉酮浓溶液0.5t/a,节约生产用水25t/a,年可减少车间冲洗废水产生量12t/a,产生经济效益2.5万元。
  5项方案实施完毕总投资5.29万元,产生经济效益总计2.7万元。方案实施后年可节约用电总计0.3万度/年,节约羟基亚乙基二磷酸1t/a,节约液碱1t/a,节约水解聚马来酸酐0.5t/a,节约异噻唑啉酮浓溶液0.5t/a,节约生产用水25t/a,年可减少车间冲洗废水产生量12t/a,降低了生产原料损耗率,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审核企业:山东科宇水处理有限公司
  联系人:国振强
  联系电话:0533-7962271

[2021-01-23]

  岁月如歌,风霜如画,科宇水处理迎来了18周年华诞。为庆祝这特殊的日子公司举办旅游活动。此次活动选择了“三水跨境、淄水中源”三水源生态旅游度假区。

  一早我们迎着朝阳出发,一路上山峦层叠,郁郁葱葱,到达目的时映入眼帘的就是花海了,刚一下车就听到水流叮咚响,闻到小时候收完麦子留下的青草香味,微风习习,天公作美,一下子消除了城市里忙碌和工厂里的压力,自此拉开我们的厂庆之旅。

  一路鲜花为伴,蝴蝶引路,沿着五仙湖看柳树、翠竹、水码头、大风车,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五弦泉相传为五老仙人品茶赏乐之处,乃风雅清净之地。如今在此取泉水煮香茗一壶,配宫商角徵羽五弦之声,仿若融入一水、一木、一世界中。

  去往心蔓桥需要踏步66级台阶,寓意爱情顺顺利利。


  午餐后再体验一下生态园采摘乐趣,看到这硕果累累的串串葡萄,不由喜上眉梢,想要和大家分享这丰收的快乐!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员工文化生活,还增进大家互相了解,为公司和谐工作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2020-09-10]
[2020-08-12]
    从全国情况看,日前城市缺水严重,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社会环境问题。缺水城市分布将由目前集中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及东部沿海城市逐渐向全国蔓延。
    节约用水、治理污水和开发新水源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大力发展水处理化学品对节约用水、治理污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处理剂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废水处理过程中所必须使用的化学药剂。水处理剂包括凝聚剂、絮凝剂、阻垢剂、缓蚀剂、分散剂、杀菌剂、清洗剂、预膜剂、消泡剂、脱色剂、螯合剂、除氧剂及离子交换树脂。一般性的化学药剂品,如用于调整水处的PH值 的酸或碱,常常不认为是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生产属于精细化工的范畴,相对于常用化学品,它具有精细化学品的许多特性,产品品种多,品种的更新换代快,技术服务必不可少,各种产品,尤其是复配产品,具有很强的专用性。
    目前,国外业已形成了水处理工业这一概念。按照美国工业分析专家Jean M.kenanay的观点,水处理工业可分为产品制造、服务和系统建设三个部分。
     中国水处理药剂是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大化肥装置后才引起重视和逐步发展起来的,此后也自行研制开发了一系列水处理剂。目前,中国水处理剂的品种主要有阻垢剂、缓蚀剂、杀菌灭藻剂、无机凝聚剂和有机絮凝剂等几大类。
     阻垢剂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和消化吸收基础上开发和应用的水处理阻垢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磷酸盐,如HEPD(羟基乙叉二膦酸盐)、EDTMP(乙二胺四甲叉膦酸盐)以及ATMP(氨基三甲叉膦酸盐)等,另一类是聚羧酸,如PAA(聚丙烯酸)、HPMA(水解聚马来酸酐)等水溶性聚合物。在水溶性聚合物或共聚物中,还有一个分支,即含膦聚合物含磷聚马来酸酐等等。
[2020-04-09]

    循环冷却水药剂属于一种多功能水处理药剂。在很多行业中,循环冷却水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中产生的废弃冷却水处理中,循环冷却水药剂都是不可缺少的辅助药剂,它能够保持设备一直处于稳定安全运行状态,有效抑制水中微生物和水垢滋生,预防设备腐蚀,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类型

    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包括:杀菌灭藻剂、缓蚀阻垢剂、设备清洗剂、RO 纯水系统水处理制剂、专用阻垢剂、专用清洗剂、锅炉水处理制剂、复合锅炉水处理制剂、有机油漆树脂分散剂等等。这些药剂在工业用水处理、生活用水处理、废水冷却水处理等水处理工艺中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因此,在很多行业中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都可广泛应用。

    废水处理工艺中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作用

    在处理废水过程中,要用最佳水处理工艺配合废水深度处理,在此过程中要添加阻垢剂以及重金属絮凝剂等,使废水得到净化,达到中水回收用水标准,从而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阴垢分散剂是废水处理过程中最常使用的药剂。因为在水循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垢和污泥,这些水垢和污泥会堵塞设备及管道,降低设备换热效果。这些问题会导致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等问题的发生,甚至发生事故,严重影响生产。

    由此可见,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在各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极其广泛。

[2020-04-09]
    学习两办文件,第二十五条要求“立足国情实际和生态环境状况,制定修订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以及环境监测标准等”。联系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具体的提出“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更感到排放标准的重要,最能反映排放标准制定思路不清的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排放标准。这个标准的控制对象是全国每天1.8亿吨城市污水,影响范围是不同气候带的大小水域和不同城市的回用要求,技术指标应体现对不同污染物控制有最佳技术经济效益。面对这些需求,中国环科院环境标准所2016年提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废除排污去向,以膜技术为依据提出了各项标准值,被时任部长陈吉宁正确的予以叫停。我曾询问过标准所人士,为什么删除了污水处理厂排污去向,答曰:只管污水处理厂应控制指标,各地可按出水排入何方自行选择后续技术。这句话很关键,反映出制定排放标准的不同思路。
    一是底线思维,以全国70%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可削减最大污染物数量为技术经济优化的目标,制定排放标准。有关地方环境质量达标的任务,交给地方标准和排污许可证完成。体现因地制宜、因水而异、一河一策,一城一策。
     二是上线思维,排放标准越严越好,不但正常运行时段要采用最佳可行处理技术,而且在特殊时段要制定特别限值,用停产限产来弥补处理技术水平的缺欠。
     以上两种思维如果不考虑经济效益,都可以按需采用。但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是不能不计成本的搞环境保护,而且在保护绿水青山的行动中还应回报金山银山。忽视投资成本的例子可以以一级A标准的不当使用来说明:原来的一级A排放标准是针对回用要求而定,因为更严的排放标准没有出台,于是就违背标准制定者的原意,全国推行一级A。现在每天大于5000万吨废水不回用,却按一级A回用标准执法,花的可是纳税人的钱。每天5000万吨废水也要从一级B在不清楚改造目标的情况下,要求达更高的标准,花的也是纳税人的钱。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排放标准提标就是迎合了这一“一刀切”的思潮,代表性的观点是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达不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最低要求,必须接轨。
    正是在这样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该怎样导向的需求中,方方面面都期待这个已经发现问题的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早日修改完善并颁布。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这个标准需要思考以下八个问题:
     第一,提升排放标准作用:两办文件提出“制定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环境治理负总体责任”,要为提供各级领导责任清单的技术依据为己任,明确排放标准各项指标必须经技术经济优化,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正确挂钩环境质量:必须恢复区分排污去向的规定,区分排入下水道、排入农田灌溉水渠、排入各类回用水装置、排入地表水不同类别功能区、以及禁排入饮用水源地等高功能保护区。可以在明确污水处理厂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增加回用水厂、新生水厂的控制要求,澄清污水处理厂的定位。
     第三,依托最佳实用技术:排放标准依托技术以淘汰黑色增长,大幅度减少排污量为目的,选择最佳实用技术,以便用相对经济的手段,有效控制百分之六十、七十污染物排放。更加鲜明的导向投资优化和运营费用降低。
     第四、发挥管理体系作用:环境标准体系,包括质量与排放,国家与地方两类两级标准,为实现质量标准,国家排放标准发挥能动性的关键在于国家级抓底线控制,地方排放标准抓分区加严,进而依靠排污许可证推行一厂一个标准,上接环评,下连标准,发挥环评、许可证、排放标准三位一体控制污染物的作用,并正确定位排放标准。
     第五、重视工业废水影响: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不稳定的原因之一是工业废水影响,在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158家严重超标企业中,有78家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其中36家是因为进水超标所致,由于受纳工业废水水质不同,超标项目也不同,需要通过排放标准规定管理要求。
     第六、评估特别排放限值:正因为特别排放限值依托国际先进技术制定,非常时期并不能保证有效实施,更重要的是,不能适应千差万别的各地环境质量要求,各地从严指标不尽相同,还容易助长地方管理简单选取国家排放标准的最严值,造成一刀切和过保护,建议进一步评估特别排放限值是在国家排放标准中出现合理?还是在地方标准中出现为宜?
    第七、如何体现优惠政策:环境税规定对优于排放标准指标30%、50%的企业给予优惠,是正确的鼓励措施,但是严于世界各国的排放标准使企业很难享受到优惠政策,2020年3月3日,生态环境部颁布的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就具有导向意义,“免除部分企业现场执法检查,发挥激励导向作用”,这一决定需要深入学习,举一反三。
    第八、新生水厂应有指标:各地提标改造提出的达地表水水质要求的污水处理厂,实际上是已将老厂改造为新生水厂,超出了污水处理厂排放控制的要求。若真体现新生水厂指标,则从补给地表水需求出发,首先是溶解氧,是反映地表水的综合指标,出水标准应大大提高;其次是BOD5、氨氮,与溶解氧有互为影响关系;再有就是为防止湖泊水库等闭合水域富营养化的总氮、总磷指标;有关悬浮物、大肠菌群等指标并非新生水厂关键指标,可以根据受纳水域质量要求和地方质量标准酌定。
     以上八点建议提供环科院标准所参考,尽快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排放标准的修改完善工作,为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做贡献。需要共同提高认识的是:污水处理厂不能仅仅归结为削减某类污染物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把污水处理厂作为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污水返回自然循环和生态环境的必要过程,对“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有重要推进作用。
[2020-03-09]
    首都之窗今天(29日)正式发布《北京市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水环境治理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19年7月-2022年6月)》,计划到2022年底,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以上。
    【行动方案有四大工作目标】
    1. 到2022年底,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以上,其中,中心城区达到99.7%,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2. 全市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55%以上;
    3. 合流制溢流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显着成效;
    4. 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得到有效巩固,污泥产品本地资源化利用率显着提升,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
     【行动方案有五大任务】
     1. 加快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
    以水源地周边村庄、新增民俗旅游村庄、人口密集村庄为重点,利用3年时间,解决900个左右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问题。
     2. 开展小微水体整治
     根据小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逐一制定整治方案,基本实现无污水排入、无集中漂浮物、无垃圾渣土、无臭味、无违法建设的“五无”目标。
     3. 加强合流制溢流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
     到2022年底,中心城区治理雨污混接错接1000处,在68条道路上改造雨箅子等雨水收集口,防止倾倒垃圾、污水。
     中心城区利用西护城河、前三门盖板河等调蓄初期雨水和合流制溢流污水,减少对下游河道的污染。
     到2022年底,中心城区建设100处排河口垃圾拦截装置。
     4. 完善城镇地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
     计划利用3年时间,新建污水收集管线740公里、再生水管线101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线82公里,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站)9座,新建(扩建)再生水厂14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0万立方米/日。推进粪便与生活污水协同处理。
     治理覆盖全市,其中来看看您家门口的污水怎么治?
    ▲中心城区
    新建污水收集管线50公里、再生水管线50公里,修复老化腐蚀排水管线155公里。2020年底前完成东坝、垡头、五里坨、小场沟污水处理厂(站)升级改造工程及丰台河西再生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2022年底前完成海淀区稻香湖再生水厂扩建工程建设。
    ▲北京城市副中心
    新建污水收集管线90公里、再生水管线10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线15公里。2021年底前完成河东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一期)以及漷县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2022年底前完成马驹桥再生水厂(二期)和台湖第二再生水厂(二期)建设以及减河北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一期)建设。2020年底前,通州区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力争全部达到考核要求。
    ▲回龙观天通苑地区
     完成排水管线安全检测326公里,改造存在安全隐患的排水管线70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线20公里。
     ▲其他城镇地区
    新建污水收集管线600公里、再生水管线41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线47公里。2020年底前,完成房山区韩村河、琉璃河等2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完成昌平区科技商务区、平谷区大华山镇和延庆区千家店镇、珍珠泉乡、大庄科乡等5座再生水厂建设。2021年底前完成延庆区张山营镇田宋营、四海镇、刘斌堡乡等3座再生水厂建设。2022年6月底前完成房山区城关、良乡等2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
     5. 进一步强化水环境监督管理
     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严禁施工降水和基坑排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排查治理河湖水倒灌问题。
     加强对公共排水管网的巡查和管理养护,建立居住小区等专用排水管网定期清掏养护工作机制,持续开展雨水管网“清管行动”。
     健全排污口管理制度,对入河(湖)排污口进行统一编码,明确管理单位和管理责任。以不达标水体为重点,排查摸清沿岸排污口底数,逐一登记建档,实现生态环境部门与水务部门信息共享。
    评估现有接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企业废水对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影响,导致出水不能稳定达标的,要限期退出。
    加强水环境联合执法。完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强化溯源追查和执法,重点查处河道沿岸工业生产、餐饮、洗车、洗涤、医疗等单位超标排污和偷排污水行为。
    【行动方案有政策支持】
    中心城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再生水)厂(站)建设资金由特许经营主体承担,50%的征地拆迁资金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解决,剩余50%的征地拆迁资金由所在地区政府承担。
     北京城市副中心及通州区其他区域:污水处理(再生水)厂(站)建设资金由特许经营主体承担,征地拆迁资金由通州区政府统筹解决。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污水收集管线、再生水利用管线建设资金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安排,拆迁资金由通州区政府承担。乡镇地区污水收集管线、再生水利用管线建设资金的90%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解决,拆迁资金和其余10%建设资金由通州区政府承担。农村地区污水收集管线和再生水利用管线骨干管网建设资金的70%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解决,拆迁资金和其余30%建设资金由通州区政府承担。
     其他城镇地区:污水处理(再生水)厂(站)建设资金由特许经营主体承担,征地拆迁资金由相关区、乡镇政府承担。对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的城镇地区污水收集管线、再生水利用管线项目,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分别给予建设资金的90%和70%支持,不足部分和拆迁资金由所在地区、乡镇政府承担。
     其他农村地区:实行企业建厂、政府建网、市区补贴、考核付费的工作模式,推进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专业化建设、专业化运营。污水处理(再生水)厂(站)建设资金由特许经营主体承担,征地拆迁资金由区政府及有关乡镇政府统筹解决。对农村地区污水收集管线和再生水利用管线骨干管网建设资金,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按不同比例给予支持,生态涵养区为90%,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为50%,其他农村地区为70%。具体支持金额与污水处理量挂钩,相关细则由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另行制定。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2020-01-11]
     中国工程院新晋外籍院士Mark van Loosdrecht(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的科研及应用之路暨“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三周年成果报告会在京举行。记者从报告会现场获悉,“中—荷研发中心”成立三年以来,通过北京建筑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首创股份(600008)三方紧密合作,已经在研发、实战、学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特别是在被誉为下一代污水处理技术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研发方面进展迅速,将于明年迎来落地示范的工程应用。
    此外,在污水处理工艺生物建模、集控式智慧化污水处理厂运行、PNBC京标A达标排放技术、污水处理碳足迹LCA评价等方面亦开展深入研发工作,也均进入工程示范或编程阶段。
    学术层面,在《Water Research》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具有学术影响力及技术方向引领作用的SCI论文20篇;在《中国给水排水》等国内着名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篇,提交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着作权2项。
    人才培养层面,培养专业技术研发人员并形成中荷研发小组;结合“中-荷研发中心”课题 ,三方启动了定位为“双博士”培养的联合培养计划。
    据介绍,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研发已经取得突破型进展,“中-荷研发中心”仅用两年时间便找到适合中国低碳源水质特点的颗粒污泥培养方法,从小试、中试到工程示范(2020年内完成并投入运行)一气呵成。
    北京建筑大学郝晓地教授表示,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解决了现有反应器平面占地太大、投资/运行/能耗过高之缺陷,被称之为污水处理领域的“核武器”。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教授表示,“学术国际化,技术社会化这一合作模式着实富有成效,它让我们几方均能从中受益,且获益匪浅。高校学术国际化后的技术落地一直是我们的一个瓶颈。借这种新的产学研模式,我们打开了瓶颈,使我们的研究不再无的放矢。根据目前合作进展,我们三方已拟定出联合培养博士计划,旨在进一步拓展合作内容并加深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
     梵·洛斯德莱特教授作为国际污水处理与资源化领域顶级专家,早已当选荷兰皇家科学院与工程院双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并刚刚获得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成为国际水行业少有的“四院院士”。梵·洛斯德莱特教授此前也曾获得具有世界水处理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斯德哥尔摩水奖和新加坡李光耀水奖,成为当今世界获此双奖绝无仅有的学者。30年前,他率先提出可持续污水处理并资源化的新理念,开创性地实现了污水中生物塑料、藻酸盐、蓝铁矿等高附加值产品回收,并逐步实现工程化。目前,他已经成为首创股份技术研发的重要外脑。
    首创股份副总经理江瀚表示,首创股份是国内水务环境龙头领先企业,随着国家的发展,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策略也适应性地调整。发展质量、业务能力、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这是国家目前新常态的发展方式。
     据悉,首创股份科研方面以“中—荷研发中心”为标准,三年前作了大规模的系统性的设计,大规模的投入,目前有三个中心,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供水方面与哈工大有一个供水研究中心、另外和水环境有一个研究中心。“中—荷研发中心”起步最早,成果也是最显着,是引领业务、引领行业的。
    江瀚表示,“这种前沿性的领域要想落地、生根、发芽、茁壮,科学家是我们的养分,能否吸收这些养分要看企业的基因。这就是承接科学家思想的能力,也是我们三方合作的机制所决定的,我们是一个非常软性的组织,我们的凝聚依靠的是共同的目标,是对前沿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是对水和资源、能源的再生利用的推广应用。首创股份在中-荷研发中心乃至我们所有研发中心,近两年的投入是没有上限的。三年的成果说明我们的合作模式是高效的,未来中-荷研发中心地位会越来越凸显,计划战略非常清晰,会倾注更多的资源,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基础,会有更积极的领先性的成果。”
    据悉,未来首创股份技术发展三年规划,将围绕产业引领、市场需求和问题导向,部署以“智慧技术”为基础的“高效技术”与“绿色技术”开发。
    首创集团副总经理、首创股份董事长刘永政表示,饮用水安全、城市水环境、排水防涝、资源解决和能源循环利用、智慧水务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五大方向和需求,首创股份要以业务需求带动我们的创新,以开放创新带动自主创新,以集成创新带动原始创新,以携同创新带动内部创新。“中-荷研发中心”将基于广泛合作的基础之上,以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为两大抓手,推动行业的不断进步。以首创集团环保产业“生态+”战略为目标,首创股份计划通过技术发展带动全链条能力建设,将新技术的研发落地应用并转化为经济效益。
[2020-01-11]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首要因素。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十分重视,提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新型的资源环境管理模式,是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以南水北调过程中为例,对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这一课题,谈了一些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1、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背景
     “十一五”年间我国完成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4,000 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 38%,“十二五” 期间总计投资完成额超过 8,000亿元,是“十一五”的近两倍,总复合增长率超过 20%。“十三五”规划指出,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面提升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单就 2016年全年来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3146 亿,同比增长达 40%。
    自15 年以来《水十条》、《土十条》相继出台后,十九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千年大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提出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新一轮环保盛宴已然开启,预计“十三五”期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完成额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保行业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城市黑臭河治理、流域综合治理、土壤修复等也将为园林企业增添新的市场空间。
    2、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
     结合流域水生态的保护目标,针对流域水环境的本底状况,从流域水生态补偿研究的初衷出发,我国施行的流域水生态补偿,主要分流域预防保护型和流域治理治理修复型2类。以新安江流域为实施代表的流域预防保护型水生态补偿,通常针对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的流域开展试点研究,并且研究成果和建议已得到环境部门的重视。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政策基础,在理论研究与实施机制上与流域生态补偿存在一定的相通点。本文从流域水生态破坏的原因和表现状况出发,借助事物间的发展联系观点,对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概念特征进行阐述,有利于促进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构建,也为我国类似地区开展流域水生态补偿起到示范作用。
    (1)恢复流域的水量水质水量补偿作为均衡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最大程度实现流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己被不同的学者及决策制定者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过计算方法和实践层面的研究。当前,对于水质补偿标准的确定多以流域交接断面水质控制标准为依据,缺少针对性的中间控制环节或激励机制,并且在对面源污染的控制上,多以简化或现成的模式开展量化研究。为实现“优水优用、差水限用”,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指在遵循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基础上,补偿方合理利用上游水生态保护的成果对中下游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促进作用,依靠自身的节水、高效用水产生的经济效益作为支持受偿方节水生态建设的循环资金,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生态保护的正外部效益最大化。
     (2)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施流域水生态补偿的关键在于平衡区际经济发展差距,弥补由于限制资源开发或发展机会不均等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鉴于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的差异性,流域内部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现象。流域水生态屏障建设以限制区域经济发展为代价,加剧了流域上下游经济发展的不对等性。上游为有效的维持流域的水生态安全,会加大在环保建设、污染物治理上的资金投入,但生态增益量却难以抵消生态保护投资量。因此,生态补偿作为调节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有效手段,借助对上下游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实现水生态保护资金配置定额的有效保障。
     (3)实现整体效用最大化水生态补偿的最终目的在于减小区域发展过程中对流域水生态的破坏,实现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功效最优。流域问题具有公共属性单纯一方利益的最大化不等同于整体的功效最大。
     流域上下游应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上统筹协调,消除因分区管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功能分区水质保护目标、生态功能分区生态维持等问题上的差异,从理论层面上完善跨界水问题的解决方案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正是寻求生态价值多元化的一种综合调控手段,是协调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生态矛盾的一种有效策略。
    3、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
     3.1“治、用、保”并举综合治理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南水北调输水干线和重要调蓄湖泊的南四湖总面积达1266平方公里,但是近年来,有近1/4的湖泊湿地退化为台田和鱼塘,环境承载力严重退化。南四湖地势低洼,承接了江苏、山东、河南、安徽4省32个县(市、区)的客水,流域内常年汇水量是调水量的2倍以上,山东境内无入海通道。当时南四湖部分湖区,COD(化学需氧量)浓度高达几百甚至上千毫克/升,湖区水质全面呈劣Ⅴ类,甚至劣Ⅴ类以上。“治、用、保”并举,是针对全省小流域多的特点,在南水北调工程治污实践中逐步探索出的一条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策略。
     3.1.1“治”即污染治理。是包括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清淤疏浚、环境管理等在内的全过程污染防治,要使流域内一切排污单位,按照山东省发布的严于国家的地方标准稳定达标排放。以调水沿线为例,重点保护区(距离调水干线15公里以内)排污单位COD排放浓度不大于60毫克/升,氨氮不大于10毫克/升;一般保护区(距离调水干线15公里以外)排污单位COD排放浓度不大于100毫克/升、氨氮不大于15毫克/升。
     3.1.2“用”是利用流域内季节性河道和闲置洼地,建设中水截、蓄、导、用设施。合理规划中水回用工程,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辖区内部水资源充分循环,减少废水排放量,同时发挥河库自净能力,使河流入湖口COD浓度不大于40毫克/升、氨氮不大于2毫克/升。
     3.1.3“保”是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综合采用河流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河道走廊湿地修复、湖滨及湖区湿地修复等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对流域的生态恢复过程进行强化,充分发挥环境的自净能力,削减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确保调水干线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
    3.2优化空间格局,加强流域源头管控
     3.2.1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按南水北调流域生态保护要落实“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要求,凸显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逐步形成武主要河流为生态廊道的特色生态空间格局,确保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3.2.2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立足流域全局,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在区域协调和区域互动的基础上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与生态保护修复一盘棋的格局。加强流域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南水北调沿岸水污染物排放,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点水土保持区、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优势。
     3.2.3实施水生态环境控制单元精细化管理。统筹流域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区划,将重要支流的国省控监测断面以及流域内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作为落实环境准入、排污许可、控源减排、环境增容、生态环境保护等管控措施的基本控制单元,并明确管控要求。
     4、结束语
     鉴于我国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运作环境尚不成熟等原因,当前水源区的生态补偿模式仍以政府补偿模式为主,政府保障和公众参与两种辅助机制下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为辅。
    文章来源:中国水工业网
[2019-12-10]
    导读:长江经济带,2019年碧水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在过去一年里,这场颇具投资想象空间的治水盛宴,引来了深耕环保多年的老牌选手,也有具备天然优势的跨界“巨鳄”。针对即将过去的2019年,环保在线特根据企业相关报道,梳理出长江经济带在过去一年里的“座上宾”。
    横贯中华大地,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重要性不言而喻。
    沿江附近的经济圈,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的广大区域被称为长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但同时,长江经济带也是我国水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流域之一。
    面积仅占全国的21%,但是沿江废水排放总量却占到全国的43%。单位面积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1.5至2.0倍。专家统计说,“每年有一条黄河的污水流入长江。”这些排放来自城乡污水和垃圾,也来自养殖、化肥和农药。不仅如此,长江主要干支流沿岸高环境风险工业企业分布密集。
     显然,长江的污染防治迫在眉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缺乏“共抓”合力,导致长江经济带沿岸环境污染顽固性和反复性不断加深,生态系统破碎化严重。环境治理方面基础设施欠账多,城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硬币的另一面则是,顶层设计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举措也让包括跨界者在内的环保企业看到更多商机。亦如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所言,“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离不开资金、技术、人力、市场等因素的加入。”
    而在过去的一年里,都有哪些原非水处理企业参与到这场长江治理攻坚战呢?接着往下看(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三峡集团联姻北控水务、国祯环保
    作为长江经济带实力雄厚、地位重要的央企之一,三峡集团规划在长江大保护年均投资400亿元。近来频频布局的大动作,也印证着这位“准江长”的底气。仅就2019年来看:
    9月,三峡集团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于国家对环境治理的战略和部署进一步深化,首创股份以其专业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及现有在长江流域8个省的项目布局,联合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将共同为长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致力于为国家生态战略作出突出贡献。
    10月成立三峡资本持股70%、北控金服持股30%的长江绿色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则将进一步重点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点投向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等领域”。基金公司的成立将充分激发双方各自企业优势,整合国有资本实力和专业资金管理能力,集聚环保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长江大保护。
     一个月后,三峡集团相中深耕污水处理运营市场22年的国祯环保。在三峡入主之际,曾承诺未来三年内为国祯环保导入长江环保集团主导的新增项目中不低于30%的运维项目。可以预见的是,两者强强联合长江保护市场空间正在开启。
     中节能系统治愈长江顽疾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号召下,中国节能主营业务领域与长江大保护污染治理工作高度契合。始终把解决沿岸固废污染问题作为参与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的重要抓手,中国节能积极布局固废处理项目,并创新性地提出“两园一链”固废综合解决方案。
     根据中国节能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签署的协议,双方重点在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环境协同监测、基础信息共建共享、科技创新协同等多方面深入合作。其中,在长江经济带沿线中国节能已拥有19个固废处理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1.7万吨,投资规模近百亿元。
    不止在固废处理领域,中国节能还在沿线开展各类污染治理项目300余个,并在生态环境监管、固废综合治理、土壤修复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借助中国节能在长江沿线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与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中国铁建也将为长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快速、全面的各类施工建设保障及一站式综合服务。
    先河环保多项“硬核”助力
     基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这一既定路线,从“设备供应商”转向“环境管理与区域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的先河环保投入了大量资本、技术和人力,研发出不少新产品、新技术。尤其是针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存在管网投资大、施工困难的现实难点,先河环保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借助多重生物净化工艺,提供了创新解决之道。
    在先河环保看来,这既是发展机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围绕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先河环保以河长制水环境智慧管理、环境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水质监控、预警溯源、动态治理,尤其是针对村镇、工业园区、河流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可将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分别收集、就地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从而构建新型环保的污水处理模式。而这也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支持。
     国开行携手中广核
     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水是避不开的话题。按照日前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共抓长江大保护”合作协议》,双方建立额度100亿元的长江大保护专项合作机制,重点发展污水处理、危废治理、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生态环保业务。下一步,通过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将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
     结语
     迄今,围绕长江经济带的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已紧锣密鼓展开,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全面打响。从过去一年治理情况而言,沿江水处理工程的投资主体近乎变成了央企的基建队伍,尤以三峡集团颇为抢眼。一个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之际,就是产业链整合之时。接下来,沿长江水处理行业将如何发展,谁又能笑到最后,不妨拭目以待。
[2019-12-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仍然存在,很多重大棘手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治理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环境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要求我们以更有效的途径、更恰当的方式,预防潜在的环境风险、治理已造成的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当前,我们要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一,合理使用行政手段,完善环境治理监管制度。打好“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合理使用行政监管这个直接有效的环境治理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考核问责。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落实环境治理中各环境治理主体的责任。随着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建设的深入,领导干部的作用也愈发凸显出来。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其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相关行政部门与行政干部人员也参与到环境治理方案制定、决策、落实、监督与行政执法等活动当中。因此,我们要明确并有效划分各行政部门与行政机构在环境治理中的职责,使各部门负责干部分工协作、恪尽职守、共同发力。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效果纳入干部的评价考核体系中,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此外,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制定系统完整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细化实化排污条例、行政罚款、环境保护税开征、行政诉讼等行政措施,确保能落地、可操作、见成效,针对不同企业与不同个人造成的环境损害的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罚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环境治理中不能过度地使用行政命令与行政监管手段。我们要正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在进行环境治理的时候科学合理地使用行政命令与行政管理等措施,协调好环境治理的行政监管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第二,善于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进程。市场化手段是除行政监管之外又一重要的环境治理手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趋向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进程,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市场机制与资源环境价格机制来治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
     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须完善环境治理资金投入机制。足够的资金支持是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的前提条件。我们应坚持资金投入与污染防治任务相匹配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适当向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实现资金倾斜,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其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中,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从而加大社会企业与个人对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对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对积极治理环境污染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措施;反之,对那些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且不积极治理的企业则提高税率。我们要转变谁污染、谁治理的旧的治理方式,形成谁污染、谁付费的治理方式,通过第三方实现环境污染专业化治理。
     第三,恰当行使法治手段,促进环境治理法治化建设。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必须要依靠法治。当前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同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促进环境治理法治化建设,大力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所坚持的原则时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为此,一是加强法治建设,让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法律成为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同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进程不断修改、完善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制定和修改环境保护税法以及大气、水污染防治法和核安全法等相关法律。二是强化督查执法,组织开展环境督察。环境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对大气、水体等污染防治的强化督查。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法治铁军,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据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严格追究其责任。三是大幅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释放出严加惩处的强烈信号,增强环境保护法律的威慑力,让损害环境的人“望而却步”,使法治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
     第四,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环境治理科技化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借助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治理是有效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必要方式,因此我们应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开展科技创新。一是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我们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壮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如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如果破坏环境,即使是有需求的产能也要关停。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在环保治理上寻求突破,研究清洁能源和环保产品,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提高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我们应加强自主研发治理环境问题的科学技术,如环境监测技术、污水处理技术、雾霾治理技术、二氧化碳吸收技术等。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既要做好“防”的工作,又要做好“治”的工作,争取从源头上遏制住环境污染的行为;坚持标本兼治和专项治理并重、常态治理协调,加大对大气重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的成因研究及其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科技攻关,利用科技成果对“三废”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对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专项研究,使环境治理实现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动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环境问题进行跟踪研判,依靠大数据技术进行污染问题的分析,用科技弥补环境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人力、物力不足的短板。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韦珍凤)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10-29]
     黄河治理成就无比辉煌,但黄河一直以来体弱多病,水患频繁,保护和治理、开发和利用这篇大文章仍刚刚起笔,还有不少突出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黄河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高枕无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
     黄河流域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观制约,也有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这一系列问题该如何破解?一段时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思考。“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思熟虑后的大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相关阅读:习近平:保护黄河是千秋大计,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
     河川之危是生态环境之危,也关乎民族存续、文明传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第一位。如何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鲜明指引:从黄河生态系统这一有机整体出发,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分类施策。黄河上游,从河源到内蒙古河口镇,河段长3472公里,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特别是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一区域要针对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的问题,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黄河中游,西起河口镇东至郑州桃花峪,河段长1206公里,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同时也是重要的能源基地、大型灌区,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对此,总书记特别强调,水土保持不是简单挖几个坑种几棵树,黄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种树,种什么树合适,要搞清楚再干。黄河下游,从桃花峪到入海口,河段长786公里,其中占地15.3万公顷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保护全球物种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和重要支点。要针对这一区域生态流量偏低、河口湿地萎缩的实际,做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切实提高湿地生态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为害,害在泥沙。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黄河年均输沙量约16亿吨,相比之下,印度的恒河虽然年输沙量也很大,但含沙量只有黄河的1/10左右。有人形象地说,如果把黄河每年携带的泥沙堆成一道一米宽一米高的土墙,足以绕地球27圈。黄河穿过黄土高原、进入华北平原后,巨量泥沙淤积下来,使河床越抬越高,形成河床高于地面的“悬河”,这也是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要看到,黄河水沙关系调节是一个系统工程,下游泥沙淤积有下游河道治理的问题,但源头在中游的水土流失,与上游采水、开发等活动也密切相关。同时,黄河水沙关系又很微妙,并非含沙量越少越好。如果人为过度干预使中游下泄的水过清过大,可能会引发中上游泥沙淤积,还可能对下游河道造成冲击,加剧黄河改道的风险。为此,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把相关问题研究深研究透,不能单打一、想当然。
    黄河流域主要为欧亚大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年径流量只占全国 2%。但黄河又是西北、华北的重要水源,承担着占全国15%耕地面积、12%人口、几十座大中城市和能源基地的供水任务,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如何用出最大效益,里面大有学问。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从两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方面,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不然最后只能“嚼干馍”了。另一方面,要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切实改变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和浪费的问题。在黄河用水结构中,农业灌溉约占80%,节水潜力巨大。要大力推进农业节水,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做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文章,必须把黄河流域发展的内涵搞清楚,找对路子,不能一说发展,就“捡进筐里都是菜”。黄河流域各地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条件各不相同,要发挥好各自比较优势,不能都搞成一个模式。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确定了“24字”方针: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据此,总书记对各地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任务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他告诫道,要想一想是国内生产总值重要还是绿水青山重要,承担起生态功能最大化的任务,而不能总想着搞点国内生产总值自己过日子。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好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重点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贫困地区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
    黄河不仅是一条波澜壮阔的自然之河,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文明之河、文化之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之水要奔腾不息,黄河文化的血脉也要永久延续。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既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又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要将黄河承载的华夏儿女与灾害抗争所蕴含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传承好、弘扬好,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力量源泉。
    来源:求是网

[2019-10-29]
    蓝天碧水寄托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目前,以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动环境治理的成效初显,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以我国水环境治理为例,可概括为政府主导、企业主打的工程治理模式,面临着治理主体单一、跨区域(流域)治理困难等深层次问题。
    一是治理主体单一。调研显示,很多时候是政府在干、企业在赚、百姓在看,公众缺乏机会介入这一与其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中。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社会性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越是重大的治理工程,其社会性和外溢效果就越显着,越需要多元主体的广泛协同。
    整体的水环境治理行动缺乏必要的结构化安排,各行动主体之间容易产生制度性冲突。县市级政府主要依循省级政府的政治逻辑而动,企业和公民则依循市场逻辑而动,治理主体的行动逻辑各不相同,易导致治理主体协同乏力,治理过程呈现碎片化。受政治逻辑强力驱动,基层政府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鲁莽地采用行政处罚或者强制关停等手段,从而引起利益相关企业和民众的抵触,容易导致社会公众走到环境治理的对立面。这也是生态环境部发文禁止“一刀切”的原因所在,这一禁止非常及时。
    二是跨区域(流域)治理面临困难。诸多水生态环境问题需要源头与下游的联动治理。地方政府是区域性的,而特定环境特别是河湖,往往是流域性的,需要跨流域治理。跨域治理由于涉及两个及以上地域的利益,治理情境更为复杂。一方面,水环境治理普遍需要跨区域(流域),我国大江大河众多,“小河小溪分两县,大江大河分两省”是流域普遍与行政区域错位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区域内的环境治理往往是碎片化的,跨区域合作不易,甚至出现以邻为壑的现象。一旦两地政府间协调不畅,环境治理将止步不前。如何协调无边界的流域治理与有边界的行政管辖之间的矛盾,是跨区域(流域)治理面临的重大挑战。
    正确处理环境治理与产业转型的关系
    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源头在岸上,根子在产业。水环境治理涉及大量企业的关停并转,部分地区还涉及支柱产业能否存续的问题。产业的背后则关系地方经济发展、百姓收入等诸多问题。
    例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此前曾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温室甲鱼”养殖产业。而当时代的主题从解决温饱转向高质量发展时,曾经得到政府大力支持、污染严重的“温室甲鱼”产业不得不面临关停的命运,与之相伴的还包括温室拆除、土壤修复、甲鱼塘复耕等资金需求、社会影响、环境影响都很大的工程。
    实际上,某些污染严重的产业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既要坚定原则,又要充分考虑公众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引导重污染区域产业转型,避免“一关了之”的现象。
    建立环境考核断面,提高治理的层级
    为克服跨区域环境治理的负外部性特征,可以在加强治理主体间的协调整合、组建区域间联动执法机构、创新治水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
    建立环境断面考核机制,厘清责任归属。例如,可将出境水好于入境水作为跨流域治水的核心标准。可依据断面的环境质量,对相应行政区域的环境治理情况进行考核。例如,为治理横跨皖、浙两省的新安江,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以及皖浙两省建立了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基金,根据两省交界处的新安江断面水质变化情况决定归属:水质变好,浙江1亿元资金归安徽;水质变差,安徽1亿元资金归浙江;水质不变,则互不补偿。辽宁、河北、江苏和淳安、开化等地也建立了依据断面水质考核扣缴或者奖励生态基金机制。
提高治理的行政层级,实现对流域的全覆盖;促进下级政府间环境治理的协商合作,并制度化为联席会议。对于横跨两镇的区级溪,可由县、区级政府协调主持治理;对于跨两区的市级河,可由市级政府协调主持治理。上级政府还可组织跨流域的环境联防联治行动,开展流域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演练,加强治理主体间的整合。如在浙江省政府协调下,宁海县桑洲镇与天台县泳溪乡、三门县沙柳街道三地政府采取共同行动,解决了交界河道的污染难题。
     创新治理制度,建立与跨区域环境治理相适应的制度。例如,河长制就创新地解决了跨区域(流域)治理“谁来负责,怎么负责”的难题。河长制建立了市级牵头、县为主体、乡镇执行、村居为基本依托的责任体系,以及日常巡查制度、动态监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河长履职管理制度。每条河道的官方河长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肩负着对河湖治理的首要责任,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保护和治理。
     促进全民共治共享
     水环境治理最终必然是“共同体治理”,协同治理不仅需要不同政府部门合作,还要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和普通公众等多方力量。比如,私人组织可以通过PPP等融资手段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公共物品;而非营利组织则通过信任和网络机制,在对公共服务的承诺、社会资本使用、回应社会需求等方面体现其价值。
     通过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大幅降低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门槛。实践表明,信息化、智能化可以助推水环境治理。例如,杭州推出的“五水共治”移动网络应用系统,让每个市民都成为治理的行动者。通过“杭州河道水质”APP,公众随时可以拍下水质差、污染严重的河道,并上传图片和具体位置。“零门槛”让所有公众都可以参与到治水监督中。公众投诉可以直接提交到相关负责人员,由河长领办,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处理。这一制度创新突破了“有治理,无监督”的困境。通过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实现共同监督,共同治理。
引导鼓励各界力量参与治水,构建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社会行动体系,形成多部门联合、全社会联动的治理机制,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环境治理优势。我国多地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积极推广排污权交易制度,发行项目的相关债券,广泛整合市场、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治理。例如宁波率先采取政府购买环境养护服务模式,借助第三方力量提升河流水质。诸暨采用公私合作的PPP模式,较好解决环境治理的资金来源问题。
     此外,还可以加强专业技术力量的支持,组织治理专家到基层挂职服务;加快推行治理设施第三方运维,加快治理专业化、市场化进程。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19-09-10]

    导读:污水治理中污泥异常的几类现象,造成污泥异常的原因包括:废水PH值大幅波动变化、废水水体中油脂含量增多和废水水体中盐离子浓度增高。
    水治理中污泥异常的几类现象
    1·活性污泥絮体呈微细化,颜色异常,沉降性能变差,上清液浑浊且有许多细小羽毛状污泥残片;
    2·镜检可发现原生动物,但数量锐减,镜检过程发现有原生动物但多已死亡或失去活性;显微镜下污泥絮体体积比平时小而零散;
    3·沉淀池内污泥呈云浪状上浮,出水跑泥严重;
    4·最终出水水质浑浊, COD检测指标远高出正常波动范围;
    污泥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废水PH值大幅波动变化
    当活性污泥所处污水环境pH 值<6或pH值>9时,绝大多数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甚至死亡,此时就会发生污泥松散和上浮现象。
    pH值大幅波动变化引发的异常症状:
    活性污泥絮体呈微细化,色淡,沉降性能变差;镜检原生动物活性不足;曝气池混合液的溶解氧在曝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逐渐上升,液面浮渣增多,浮渣色晦暗,稀薄松散;出水跑泥严重。
    pH值大幅波动变化对应的处置建议:
    生物系统受到pH值大幅波动变化影响后,镜检仍然可以发现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只是活性受到抑制或部分死亡。因此,恢复受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加快残存微生物的繁殖是恢复生物系统的关键。
    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在生物池的进口处投加碱液,提高曝气池内混合液的pH值;
    2、加大外回流量,维持生化单元相对较高的污泥浓度,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3、在生物池内连续投加营养盐(如工业葡萄糖),补充进水中的营养物质,加快微生物活性的恢复和繁殖;
    二·废水水体中油脂含量增多
    当废水进水中含有大量油脂时,会影响污泥细胞质膜的稳定性和通透性,使细胞的某些重要组分流失而导致微生物生长停滞和死亡;另当废水进水含油脂量过高时,经过曝气混合,油脂会附聚在菌胶团表面,使细菌缺氧后上浮。
    A·油脂含量增多引发的异常症状:
    活性污泥松散微细,色发黑,沉降性能很差;镜检微生物活性不足;曝气池内的需氧量增大且出现大量液面浮渣,浮渣颜色发黑且具有粘性;二沉池水体整体颜色发黑,出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
    B·油脂含量增多对应的处置建议:
    当废水进水油脂含量过高时,经过曝气混合,油脂会附聚在菌胶团表面,导致密度降低而上浮,且细菌处于缺氧状态,使得整个曝气池颜色发黑,液面出现大量浮渣。由于此类油脂多为乳化油,进入曝气池后随着曝气强度增大,油脂对污泥颗粒的吸附包裹越严实,污泥越松散;如何将曝气池内的油脂尽快除掉是系统恢复的关键。
    在恢复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
    1、停止进水,停止曝气,对曝气池进行静止沉淀,然后视沉淀状态,开启进水将曝气池内的上清液强制流出,尽可能降低曝气池内的油脂含量;
    2、恢复曝气后,将溶解氧控制在相对较高水平(4mg/L);
    3、适当投加部分营养盐,加快污泥的增殖;
    4、加大排泥量,促进新、旧污泥的更替;
    虽然大量油脂进入曝气池,但生物系统并未遭到完全破坏,因此在采取上述措施后,生物系统恢复较快。
    三·废水水体中盐离子浓度增高
    当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2000mg/L时,微生物的活性将受到抑制,COD去除率会明显下降;当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8000mg/L时,会造成污泥体积膨胀,水面泛出大量泡沫,微生物相继死亡。
    由于氯离子含量不是进水监测的常规指标,因此在运行中不易察觉,当通过生物系统的某些指标做出判断时,往往伴随的就是生物系统的瘫痪。
    A·盐离子浓度增高引发的异常症状:
    活性污泥松散微细化,色浅泛白,沉降性能很差;曝气池的溶解氧值在曝气量不变的情况下会突然上升,活性污泥混合液液面上会出现大量小气泡,且泛出大量泡沫。
    B·盐离子浓度增高对应的处置建议:
    当发现生物系统受到高浓度盐离子废水的冲击后,往往伴随的就是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全部死亡,此时系统恢复起来也较为困难。由于企业排水中的氯离子含量并不在环保部门的监测范围之内,因此及时阻断高浓度盐离子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是恢复系统前的首要前提。
    在恢复过程中,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加大外回流量,对来水进行稀释;
    2、将本站的脱水污泥重新投加到生物池内,作为接种污泥,对微生物进行重新培养;
    3、为缩短培养时间,加快微生物的繁殖,可向生物池内投加部分营养盐成分。
    来源:环保小蜜蜂

[2019-09-10]

    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牵头联合6家单位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资助下,研发成功污染应急处理技术及装备,彻底解决地下水放射性点源污染问题,实现出水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该技术目前已有成功应用案例。

    针对突发核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天津大学环境学院课题组开发了逆流吸附-超滤除铯、造粒沉淀-超滤除锶和化学沉淀-超滤除碘技术,并研制出3套应急处理装备。一旦有核事故发生,应急处理装备可随时运抵事故现场,针对突发放射性污染泄漏开展应急处理。

    此外,课题组还研发出了“混凝沉淀+多介质吸附+超滤+反渗透”组合净水系统,可适应集中式给水厂的放射污染处理。经过净化后,水中放射性指标去除率接近100%,处理出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该研究开发的相关技术及产品为放射性污染饮用水的安全处理提供了先进系统的技术与经验,为政府应对放射性突发污染、以及无替代水源地区的饮用水放射性污染提供解决方案,对于提高饮用水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北方网

[2019-08-13]

当前页/总页数:1/19  第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后一页